区块链产业政策迎井喷 宏伟蓝图之下如何开新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区块链”成为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和提案的关键词。而在此前结束的地方两会中,更是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区块链技术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其实,区块链并非在近期才得到重视,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区块链相关的政策文件就进入井喷时期。

全国600项政策文件,较往年上涨8倍

据不完全统计,2020全年中央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发布了600项与区块链相关的政策文件,较2019年上涨近8倍。这其中,中央及各部委出台区块链相关政策62项,约为2019年的4倍。

《区块链产业政策迎井喷 宏伟蓝图之下如何开新局?》

数据来源:零壹财经 制图:天目新闻

在这62部政策文件中,有10部主要从高校教育、人才市场、技术应用规范等领域提供指引,其余更多涉及的是区块链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应用,例如数字农业、交通航运、金融、工业物联网等。

在中央的号召下,各地也纷纷将区块链纳入发展规划。据零壹智库统计,2020年各地方政府共出台了538部相关政策。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和北京是发布区块链相关政策最多的省份(城市),这些地区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也最为靠前。

《区块链产业政策迎井喷 宏伟蓝图之下如何开新局?》

数据来源:零壹财经 制图:天目新闻

与2019年相比,2020年各地政府发布的区块链产业政策内容所涉行业领域更加多样化,包括经济、金融、监管、政务、农业等。还有多项政策强调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端技术的交互联动。

乘着政策东风,区块链技术正从“高大上”的概念逐渐落地,为我们描绘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助力“新基建” 撬动城市美好未来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范围。同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在多地落子,各地从实际需求出发,细化了区块链的具体应用方案。

2020年6月,北京提出了“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的构想,利用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新技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此外,北京还要打造“区块链服务平台”,在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信用等重点领域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行业数据交易、监管安全以及融合应用效果。和一些地区相比,北京不只是把区块链用于服务新基建的具体项目,更将其上升到了“产业”的高度,在全国范围内可谓“独一份”。

广东是国内经济第一大省和改革开放的主要前沿阵地,在把握新经济形势上同样反应迅速。

2020年5月,广州市就提出要抓好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落地、产业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高地。随后,在10月底发布的《广东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中,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作为“四大创新能力支撑集群”中的一部分,成为未来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在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的浙江,区块链也早早地被列入经济工作中的要点。

2020年6月,浙江在《深化数字浙江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在区块链等领域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12月24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鼓励有关部门依托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教育、医疗、交通、邮政、生态环境保护、药品监管、工程建设、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推行监管智能化应用,为数字化治理提出了更详细的构想。

区块链被越来越频繁地写入新基建政策文件中,意味着区块链技术普适性正逐渐增强,应用场景也将越来越丰富。

《区块链产业政策迎井喷 宏伟蓝图之下如何开新局?》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因地制宜 新技术赋能特色产业

除了用区块链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省市也在运用这一新技术强化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海南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广旅游消费区块链积分,并发挥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支持龙头企业探索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建设。甘肃省也在推动区块链产业变革,提出加快拓展区块链在有色金属、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农业和“三农”是2020年国务院各部委出台区块链相关政策最多的领域,多地也据此积极作出响应。

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坐拥多项特色产业。广西计划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品牌打造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打造“广西好嘢”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一物一码的农业商品身份认证。同时,以广西特色农产品基地与试验站为试点,将建立区块链+物联网农业大数据采集体系,助力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

贵州也提出要发展“区块链+智慧农业”,围绕包括食用菌、辣椒、茶叶、石斛等农产品在内的十二大特色产业,推进区块链应用,助推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质量追溯全程化、市场销售网络化。

对于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来说,如此因地制宜实现区块链与特色产业双赢,也有利于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区块链产业政策迎井喷 宏伟蓝图之下如何开新局?》

贵州农民在采摘金钗石斛鲜花 图源:新华社

防范虚拟货币风险 监管+引导成重要抓手

金融向来是区块链应用的重要阵地。区块链能改变传统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和产业分工模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2020年央行在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虚拟货币领域,央行及其附属机构逐步加大了对虚拟货币交易、ICO(首次代币发行)等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对国内最为常见的虚拟货币场外交易进行专项整治,多次对公众发出虚拟货币相关风险提示。

但加强监管并非抑制其发展。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始终积极支持和引导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2020年3月16日,央行在北京正式启动了被称为中国版“监管沙盒”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4月27日,央行又宣布在上海、重庆、深圳、河北雄安新区、杭州、苏州这六地扩大试点。

《区块链产业政策迎井喷 宏伟蓝图之下如何开新局?》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所谓的“监管沙盒”其实是一个“安全空间”,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在这个空间内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不用碰到问题时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

包括北京在内,所有试点城市都有部分项目涉及了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利用其难以篡改的特性,信息上传到链上存证后能进行身份认证、在线融资、数据共享以及穿透式监管等。在沙盒模拟中,监管部门能发现区块链技术应用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之后制定全局监管策略提供缓冲期和经验积累空间。

目前,国内“监管沙盒”试点名单仍在增加。随着试点的不断扩大,风险防范机制将逐步完善,区块链技术在产业端也有望实现更健康更有序的发展。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