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辽宁智慧法院建设的快速推进,区块链技术已经走进法院实际工作。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辽宁法院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辽宁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项目的承建单位,积极推动区块链与审判执行、诉讼服务深度融合。
近日,丹东中院审理的一起知识产权案件中,当事人小张向法庭提交了一份特殊的电子证据,该证据通过“辽宁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进行了存证,并当庭通过了验证,法庭确认了该证据的有效性。区块链技术在本次庭审中的使用,充分发挥了区块链技术高可靠性和不可篡改的优势,成功破解了电子证据存证取证的难题。 丹东中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应用全面提升智慧法院建设水平的指示精神,积极承建2020年全省法院应用示范工程司法区块链项目,并以此作为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契机,克服区块链技术水平高、应用场景分散复杂等困难,积极探索该技术与司法实践创新结合的道路。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司法区块链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确定了互联网司法区块链证据中心平台、法院专网区块链证据中心平台及可视化大屏幕展示平台三大建设内容,并将多源诉讼证据及送达回执的存证验证、高风险操作及高发违规行为的审计作为本次建设攻关的主要方向。 辽宁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将案件涉及的电子数据,通过高效便捷的存证固证,转变成电子证据,进而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了辽宁法院的司法公信力,通过对法院司法公开信息、执行查控操作、电子卷宗数据的关键环节进行上链管理,实现了对高风险和违规行为的有效管控。目前,丹东中院使用辽宁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已经初见成效,截止12月29日,总存证量达14656次,达到了预期的应用效果,其中“多源诉讼证据及送达回执存证验证”和“高风险操作及高发违规行为审计可信操作”两项建设成功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司法区块链应用试点项目,为平台在全省法院推广应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
助力电子证据核验 破解存证、取证难题—丹东中院推动区块链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