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平台结合区块链的落地场景分析 AI前哨站 2020-11-02 16:19:56 区块链是什么基本概念一种融合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用于解决数据中心化依赖和可信问题的互联网创新应用模式。 从2008年随比特币发明而诞生的区块链概念,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1.0数字货币(比特币),2.0智能合约(以太坊),3.0联盟链(电子发票)。 根据公开程度,分为3类:公链(比特币),联盟链(腾讯电子发票,阿里区块链处方),私链。 落地场景一句话总结:除了金融保险税务等行业,其他领域目前还未出现真正落地的杀手级应用。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近日行情1btc=$9160,虽然全球都认可其价值,但绝大多数国家/组织并未承认其合法地位。 电子发票2018 年 8 月 10 日,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与腾讯联合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截至2019年12月,区块链电子发票已覆盖 100 多个行业,接入企业超过 5300 家,开具区块链电子发票累计超过 600 万张,总开票金额达 40 亿元。 其他诸如食品溯源、会计革命等初期概念吹得很厉害的场景,由于效率和成本等固有缺陷,并没有规模落地应用出现。三大挑战/缺陷去中心化带来的效率问题 分布式存储计算带来的资源膨胀成本问题 公开程度与可信水平的权衡问题 区块链与物联网边缘计算节点可信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大量部署在传统数据中心、云内的基础设施(存储、计算、网络)将不可避免的被推出机房,重新部署在边缘和终端设备上。缺少机房的物理屏障,并且部署在防火墙外,将面临严重的安全挑战。区块链可用于边缘计算&存储设备的信任问题,历史数据防纂改。 IoT数据孤岛胶水IoT环境下,数据和计算节点可能由相互间缺乏信任的不同组织机构控制,但数据交换的需求依旧存在;在该场景下,区块链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起到“数据审计”的作用,从而成为黏合IoT数据孤岛的“胶水”。 终端模组芯片源头可信使用区块链芯片替换传统的物联网设备将有效避免来自终端的攻击,相较于传统的物联网芯片,区块链芯片在终端进行了数据存证和签名,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也会进行相应的密码学处理,从而保证终端数据安全性和数据所有权,在数据应用阶段,通过终端设备的签名与链上哈希值的对比,杜绝了数据源头被篡改的可能。
万向区块链在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落地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可以保证物联网数据安全可信,完整数据共享的同时保护隐私,并实现数据的金融化、资产化。 物联网平台的可能落地场景边缘节点可信(云端平台)目前云端平台一般都是单一机房集中部署,后续发展若考虑提高不同地域的网络环境和本地设备的即时响应速度,可能需要就近分布式部署边缘服务节点。可利用区块链来解决边缘节点数据可信问题,以及去中心化之后的数据不会过于集中,数据安全等级可得到提升。 但其实并非只有区块链才能达到上述目的,传统加密认证和数据同步技术成本应当更低,所以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如果业务上暂时也没有边缘部署的计划,优先级低。 作为智慧xx方案中的一环,兼容接入第三方区块链(私有部署)对几个主流的区块链开源框架协议/算法进行适配,最大程度减少定制。设计标准化接入流程,引导客户进行方案设计和投标。区块链国内政策驱动大于市场驱动,某些客户可能是刚需,优先级相对较高。 作为数据中台提供一套企业私链方案,赋能区块链+物联网(私有部署)针对私有部署,对于主要数据资产就是设备数据的客户,可能会基于物联网平台搭建核心数据中台。那么我们可以提供一套区块链私链方案(利用开源框架),让上层业务系统/第三方系统基于SDK即可完成“上链”动作。即客户可以直接利用物联网平台提供的能力,建设一条区块链私链体系。对于政策型客户,可能会是一个卖点。 收藏 举报 |
物联网平台结合区块链的落地场景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