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关注比特币到现在,差不多七年时间,期间经历数个牛熊,从一开始的关注、兴奋、挫败、纠结到现在的淡定,回想起感受良多,以故事为记,实为复盘,以自勉。 大约在2014年初的时候,柚子终于决定开始”投资”比特币了。 是的,这个加引号的投资就是投机的意思。 从2013年10月一开始关注比特币的价格1000块,到2013年12月比特币疯狂涨到8800块,之后央妈一个文件把比特币打回2200块,在这个剧烈的波动中似乎看到了无限的机会。 当时国内只有三家交易所,比特币中国、okcoin(现在OKEX的前身)、比特儿(山寨币交易平台),注册很简单,填个手机号和验证码,设置个密码就可以交易了。不像现在那么复杂,又是身份证,又是KYC的视频认证。 在比特币中国开了个户,就开始磨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了。 那时候是直接充值RMB到平台买卖,交易对也很少,只有比特币和莱特币可以交易,币种少的可怜。 第一次充了10000块进去,我记得特别清楚,自己盯着那条K线看了半天,也没看个啥名堂出来。 就感觉下一分钟要涨了,又有点犹豫,好像也有跌的可能。 就这样纠结了好久,到了凌晨快1点的时候,就蒙头全仓买入了。 当时的想法就是,唉,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买完就睡觉去了。 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投资策略,什么空仓、半仓、满仓、组合、对冲完全没概念。 第二天早晨起床,打开电脑一看,哇塞,竟然涨了10%,一晚上就赚了1000块。 当时立马就膨胀了,感觉自己像股神巴菲特一样,不对,比巴菲特还牛。 有时候,好的开头未必是好事,因为这个好,会让你过度自信。 之后,就开始了长达两年的短线交易。 期间,还买了很多股票技术分析的书,自己看书,还随时在网上查询各种技术指标所代表的意思。 什么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法则等。 什么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量价关系理论。 什么趋势型指标、超买超卖型指标、人气型指标、大势型指标。 糊里糊涂的学了一大堆,总觉得自己对技术分析已经很懂了。 但,为什么总是判断出错呢。 为什么一买就跌,一卖就涨呢。 就这样,不断的充钱,不断的买卖。 伴随着2014到2015年这个长达两年的熊市。 人们总会有一种心理,赚了还想赚,赔了死扛着不卖。 充进去的钱,最多的时候,缩水了近70%。 大约在2015年4月的时候,比特币一个跌到600块左右,莱特币一个跌到7块钱。 那个时候,基本绝望了,本想着割了出场算了。 后来又想,算了,放着吧,几万块进去,几千块出来,这点钱也干不了啥。 于是就不再关注比特币的任何消息,秒变鸵鸟了。 K线这个东西,看似是在记录事实,实际上,下一分钟走势到底会怎么样,完全是靠猜的。 这个逻辑一直到2016年我才搞清楚,那些所谓的各种分析也只在某一段时间或者特殊情况下有效。 就好像有三套理论,一套看涨,一套看跌,一套看平。 那么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一套理论与事实相符。 而世间,何止三套理论,任何时候,都会有一大波专家用自己的理论分析行情,肯定有说对的。 所以,市场短期无法预测,完全靠猜的。长期预测成功的概率更大些。 这段短线投机经历,对我最大的好处就是。 让我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优秀,也不够聪明,在投资世界里,并不是越努力越有效。 有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可能结果更好。 阶段复盘 1.不知道投资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 这个逻辑很奇怪是么,人们总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系来分析新问题,看待新领域。在我进入区块链投资之前,基本没有在股市里的投资经验,在决定进行比特币买卖的时候,我想当然的把这件事看和成日常的其他事情一样,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 原因:投资是镜像世界里的事情,那里和现实世界是相反的,这个逻辑是我在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搞明白的,需要了解的可以自己去得到APP,这里我打个比方,现实世界你在社会的规则下工作生活,只要努力,肯定会活的不差。而投资世界,是反人性的,用现实世界的努力去投资世界,可能适得其反,就好像你在国内开车靠右行,而到了香港是靠左行的,如果你在香港靠右行,那就不仅仅是违章那么简单,是要出车祸的。 解决方案:阅读经典理论,系统学习经济学、金融学,少看方法论层面的书,多看底层逻辑的书,看经典,只看经典。 2.过度自信 从第一次交易瞎打误撞开始,就认为自己在投资这方面很厉害,懂得很多,自己的判断大部分时间也是正确的,事实上,偶尔有那么一两次猜对了,就会不断的放大这种自信,在看行情分析或者其他信息的时候,也会有意识无意识的选择那些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去阅读,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信,实际上,算算账就知道做短线到底能不能赚到,自欺欺人而已。 原因:这是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行为金融学也经常用到,意思是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举个例子,8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这种情况基本每个人都有,特别是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或者像我这种以为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认为自己的技术或能力高于平均水平,是属于20%的高手里的一员。 解决方案:系统学习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人类误判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等,目的是了解大脑的决策过程,知道在哪些方面会犯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哪些措施可以避免犯错。 3.损失厌恶 很多次,已经开始跌了,比自己买入的成本都低了,各种负面消息也看了很多,也判断出大概率会继续跌,但就是忍者不卖,总觉得,一旦卖了,那么这些损失就坐实了,如果不卖,将来还会涨回来的。 原因:这是一种心理现象,损失厌恶。意思是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就是说,你丢掉100块所导致的沮丧要用捡到250块所带来的喜悦才能抵消。在投资领域,市场随时在变化,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市场会怎么样,当开始有损失的时候,损失厌恶的心理就会放大这种负面情绪,滋生出恐惧的情绪,害怕将损失变为现实,在没有卖出前,那只是账面损失,而卖出后,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了。 解决方案:制定明确的投资策略,冷静而无情的执行,避免被各种情感标记(见《避开错误决策的4个陷阱》)所劫持,严格执行的同时优化投资策略。 4.毫无投资策略 在开始短线交易的那两年里,就是自己想当然的去盲目交易,今天挂个低于市价5%的低单等着,明天挂个10%的低单,偶尔正好能接上,大多数时间,要么是接上了继续跌,要么是根本接不上,眼看着币价蹭蹭蹭的往上涨,还不敢追高,偶尔遇上回调又蒙头冲进去,接了盘发现根本就不是回调,直接变成接盘侠在高点套牢,又是一波损失厌恶的长久等待。 原因: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先干起来再说,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缺少的技能现学现用,对不对用实践去检验,对任何一个新手来说,无论是在股市、期货,还是在币圈,投资策略这种高级技能,怎么也得把学费交的差不多了才会意识到,然后再通过看书、听课、跟随大师学习,形成自己的一套投资策略,然后在这个无情的市场里检验、修正。 解决方案:先提升认知,把投资认知提升的足够高后,再系统学习投资策略,然后再用三到五年时间形成自己的投资策略体系。七年比特币投资,也就现在能有一点自己的投资策略,比如正在进行的20%收益退出策略,有点成效,但还需要长期检验优化。 这个短线投机阶段,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市场短期不可预测,导出的结论就是,短线交易基本靠猜的,只有25%的概率能成功。 用概率论来分析短线交易的黄金法则:低买高卖。 判断低点50%的概率正确,然后买入。判断高点50%的概率正确,卖出。 一次成功的低买高卖的概率是50%*50%=25% 而只有把时间放的足够长,眼界足够广,才能把这个概率提的足够高。 长期持有,才是王道。 OKEX比特币今日行情 #数字货币##欧易OKEx##比特币[超话]# |
区块链投资故事(二)疯狂的短线投机
